俞東升
  《水滸傳》裡面有一位著名的軍師,名叫吳用,他滿腹經綸,足智多謀,通曉六韜三略,常以諸葛亮自比,人稱“智多星”。他在山寨掌管機密軍師,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。吳用諧音“無用”,似乎此人一無所用。但在小說里他是最有用的。
  世上的人,大多愛慕“有用”的人,輕蔑“無用”的人。我們的父母和老師,每天都在諄諄教誨孩子們,要刻苦勤奮,多做習題,多做試卷,將來才能考上名校,找到好工作,做一個有用的人。
  我們成年人也都在力爭做一個有用的人,我們拼命工作,努力上進,為了讓自己的職位更高一點,錢包更鼓一點,開的車更氣派一點,住的房子更豪華一點。
  總之,在人們眼裡,現在“有用”一般與個人所擁有的職務的級別、銀行存摺的數目、住所的寬敞與坐騎的豪華聯繫在一起的。
  在浙江小城富陽,人人都為出自這裡的《富春山居圖》而驕傲自豪。元朝時,年過七十的畫家黃公望在此居住,他用4年時間完成了這幅大作。當小城裡的人們拼命為名為利忙碌時,黃公望與他的畫作,不過是一個看似“無用”的人做了一件“無用”的事而已。
  然而幾百年過去了,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“有用”之事,都煙消雲散,卻是當年那“無用”的老人,用清靜的心和一枝又一枝磨禿的畫筆,把這裡的山水留下來,終成這座城市的文化象徵和最偉大的記憶,併為這座小城帶來了關註。一個“無用”的人,畫了一幅當時看起來“無用”的畫,時光老人卻讓它變得最最“有用”起來。
  看來,“有用”還是“無用”,是隨著時間地域的變化,而發生轉換的。一個人的一生,不僅要做一些“有用”的事,還應該多做一些看似“無用”的事。  (原標題:多做一些“無用”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s97zsfiw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